第一部分 肿瘤预防综合篇
一、肿瘤的概述
肿瘤的形成似乎与遗传、环境、心理行为等因素有关。组织细胞在各种致癌原因促使下,发并异常生长,即成为肿瘤。肿瘤细胞它在人体内没有任何功用,并且会妨碍身体机能。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良性肿瘤可在任何部位出现, 它包膜完整,不会扩散生长和远处转移,通常在切除后,不复发。虽然良性肿瘤只固定生长于某处,它应被切除,不仅因为它会压迫附近器官,而且少数良性肿瘤还会变成恶性。恶性肿瘤之所以称为恶性,是因为它的包膜不完整,肿瘤组织形态形似螃蟹或带毛根的地瓜,肉眼看到的局部肿瘤切除时,容易遗留伸出去“蟹足”或“毛根”而复发,另外肿瘤有细胞脱落转移至其他部位的复发的特点。
二、预防
尽管引起恶性肿瘤的原因很多,但是预防恶性肿瘤应从改善生活环境、戒除不良生活行为和习惯入手。身体不适,及早就医,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规范治疗。会对降低肿瘤发病起到积极作用。预防恶性肿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戒烟限酒。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假设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目前,人们对饮酒的危害还没有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来认识,长期大量过频的饮酒也会大大增加肝脏、食道、胃等多脏器的损害,必然增加肝癌、食道癌、胃癌的发病率和低龄化发病。
(二)饮食卫生。长期吃过热、过冷、过咸、过辣、过酸的食品可以直接造成消化器官的损伤;长期吃过期变质、煎炸烧烤等食物,其中富含的致癌物可诱发器官恶变;长期吃霉变的食品容易患癌症。霉变玉米、霉变花生,其中的黄曲霉毒素是强烈的致癌物质;臭豆腐、虾酱、咸鱼、霉干菜因为富含亚硝酸胺也会诱发恶性肿瘤;避免进食污染食物和污染水,买回来的生菜尽量用流水冲洗,以便减少菜体表面的农药残留;避免过饱饮食。
(三)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生气。长期精神压力大或失眠,必然导致体虚,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各种身心疾病接踵而来,最终导致恶性肿瘤发生。
(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锻炼,如走步,打太极拳。走步一天6000到10000步。
(五)空气污染防护。空气污染物中,有很多致癌物质。预防空气污染不但是政府职责,而且也是个人的责任,个人防护十分重要。针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污染,需要有防尘、排毒设施,同时也应佩戴个人防护面具或除尘口罩。交通道路汽车尾气污染是上下班道路污染的重要因素,应做好上班族上下班的呼吸道防护。家庭炊烟也是污染居室的原因。应当安装好排风设施。居室内避免污染超标材料的装修。
(六)避免射线照射。放射线是严重的致基因突变的物质。在疾病诊疗中,应尽量注意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避免照射积累引发的肿瘤。
三、治疗
随着对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恶性肿瘤逐渐被看成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由此而来,肿瘤治疗观念便发生了明显的转向,肿瘤综合治疗观应运而生。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化疗构成了现代肿瘤治疗学的三大支柱,肿瘤免疫治疗和中医的辅助的治疗也成为肿瘤治疗的必要手段。
(一)外科治疗:外科手术为最大限度保全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局部病灶的治疗方法。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也是局部的治疗方法。
(三)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既是针对肿瘤局部介入性治疗,也是全身抗肿瘤的治疗。
(四)免疫学治疗:肿瘤的免疫学治疗主要是激发机体免疫功能,治疗全身泛发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许多抗肿瘤的疫苗正在研究和临床试验中。
(五)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肿瘤,主要通过中医理论的“扶正固本”、“消结散瘀”,调动机体抗癌潜能对肿瘤进行辅助性治疗。
四、肿瘤康复
(一)心理抚慰:肿瘤病人在接受上述医疗后,应当进行心理抚慰和康复行为指导。让病人进一步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尽早从恐惧恶性肿瘤的阴霾中走出来。
(二)体能锻炼:体能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病人的抑郁、焦虑的情绪、改善睡眠状,改善食欲,促进大小便排泄。有利于肿瘤病人体能的恢复。
(三)饮食:病人应当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相对较多地补充营养丰富的各种饮食,以便储备机体因疾病而损失的部分。
(四)卫生服务:很多经过手术、化疗和放疗的肿瘤病人,要回到社区居住。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接待回归社区的肿瘤恢复期的病人,只就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肿瘤康复知识,以便能够对病人进行全面康复训练和指导。
第二部分 肺癌预防
一、一级预防
(一)控制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虽然有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立法,但执行力度还很不够;而且人们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远远不足,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一些地方尤其在北方仍有相当比例的妇女吸烟。因此控制吸烟是一级预防的首要措施。
(二)改善环境: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是预防肺癌的另一重要手段,这方面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社会的参与: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对于预防肺癌和其他有关疾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小环境的营造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自身的努力,如加强居室内的有效通风,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烹调时选择合适的油类并使用油烟机,预防吸入有害气体等。
(三)开展劳动卫生和加强职业防护工作,预防职业性肺癌
1.政府安监、卫生等部门应对工矿企业要监督管理到位、有效。
2.空气污染(悬浮颗粒、重金属、苯、3,4-苯并芘)的企业,改革生产工艺流程,减少尘、烟、有毒有害气泄漏,提高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的程度,生产者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3.加强个人防护,生产时注意正规操作,生产后换下工作服,洗淋浴,工作服即使更换,统一保管。
4.定期监测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允许标准,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5.定期查体,如发现与职业有关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应及时治疗,并调离有致癌因素的职业环境。
二、二级预防
肺癌初筛及早期诊断主要应用X线检查(透视、胸小片、胸正侧位片、CT、核磁共振)、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美国曾在70-80年代进行过三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以评价痰细胞和X射线检查在肺癌普查中的作用,由于不能显著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而不主张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目前尚缺乏证据证明这些筛查或早期诊断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而且检查本身还会造成受检者接受有害射线损害,因此不宜在普通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的筛查。
三、三级预防
虽然近年来在肺癌的临床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但由于目前缺乏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能为肺癌患者快速作出正确诊断的方法,一等到病理诊断时多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早诊早治的机会,以及肺癌自身的特点,故肺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仍较低,一般低于15%,三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对肺癌患者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防止转移复发,注重康复、姑息和止痛治疗,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尽量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第三部分 肝癌预防
一、一级预防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人群占总人数的10%左右,肝炎损害是引起肝癌的重要因素。接种乙肝疫苗,减少肝炎发病,是最实际、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法。有研究显示,全民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在10年后有效地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低至1.3%。并在16年后使肝癌发病率明显降低。
治疗慢性肝炎: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且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者,应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治疗可以减少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生率。
防霉改水: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比公认的致癌物亚硝胺类强75倍,该毒素能诱发人、猴、鼠、禽类发生肝癌。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为24周。产生黄曲霉素的真菌主要生长在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能使玉米、花生和其他粮食霉变,因此要避免食用这些发霉的食物。预防真菌污染食物要注意:第一,家藏花生、玉米、白薯干、稻米等一定要晒干晒透,存放在干燥通风环境中。第二,发霉的花生、薯干、萝卜干等应丢弃,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
二、二级预防
即早发现、早治疗有学者将肝癌的自然病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早期亚临床期。由癌发生到亚临床肝癌诊断的成立,时间约10个月,无任何症状,影像学也难以发现。第二,亚临床期。由亚临床肝癌到症状出现,一般约10个月,常由影像学发现,此时若能早期诊断,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可达60%—70%。第三,中期。由症状出现到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约4个月。第四,晚期。即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的出现到死亡,大约2个月。肝癌总的病程大约2年半时间,其中2年时间都是在没有症状的早期阶段,一旦出现症状就可能只有半年的存活时间。
对慢性肝病患者定期进行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一旦确诊,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有无肝内外转移及病人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经肝动脉导管化学治疗与栓塞、超声引导下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或射频、微波治疗也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手段。其他辅助治疗和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高危人群定期做体格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早期肝癌尤其是在体检中发现的,肝癌范围不大,肝硬化不很严重者力争早期手术切除。目前,早期手术切除肝癌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的复发后再次手术,这样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下来。如果发现不能切除的大肝癌或多发性肝癌,首选的是介入治疗,有一部分病人经一两次介入治疗后病灶缩小可再手术切除。对肝硬化明显不宜手术的小肝癌(直径在3-5厘米之内)或位置不好的肝癌可采用射频消融治疗,也可采用局部酒精注射。近年来由于肝移植的发展,有部分病人采用同种异体肝移植,这是肝病终末病和部分肝癌患者的福音。术后无论是生活质量和存活期都优于其他方法。肝移植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对小肝癌(小于3-5厘米)最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三级预防
康复预防对不能手术或手术后的患者,争取康复治疗,这些患者可采用放疗或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方式,以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第四部分 胃癌预防
一、一级预防
是研究胃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癌因素对人体产生的致癌作用,降低发病率。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吃霉变腐败、烤、腌、泡的食物,或不饮用贮存较长时间的水,不吸烟、不酗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政府社会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和减少对大气、饮食、饮水的污染,可以防止物理、化学和寄生虫、病毒等致癌因子对人体的侵害,有效地防止胃癌发生。对于生活不规律、容易产生精神伤害的职业,应积极给予心理和制度安排的干预,减少这些人员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身性疾病。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张新军
二、二级预防
是利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来减少癌症病人的死亡。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普查、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可早期发现胃癌,因此,一旦发现患癌症之后,要及时到肿瘤专科医院诊断和治疗,积极配合治疗,树立信心,早期无转移的胃癌经过根治手术加上其他辅助治疗是可以根治痊愈的。
三、三级预防
指临床预防或康复性预防,在治疗胃癌时,设法预防胃癌复发和转移,降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肿瘤专科医院都具备整套科学的综合治疗手段;以病人为中心,根据肿瘤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例如: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方法有机的结合。
第五部分 基层肿瘤检查中的无瘤观念和无瘤技术
恶性肿瘤之所以称之谓“恶性”,就是容易转移复发。肿瘤转移有四种方式:血液转移、淋巴转移、脱落种植和外侵这四种方式。不良的检查行为会促使肿瘤细胞脱落随血液、淋巴液、直接外侵或脱落种植而使恶性肿瘤转移。这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检查肿瘤区别于一般疾病诊疗检查有明显的不同,即要有无瘤观念和无瘤检查的技术。
多年的实践经验使人们认识到医源性肿瘤扩散和转移危害性,进而提出了无瘤观念和无瘤技术,许多肿瘤专家呼吁重视无瘤技术,将此观念提到了和无菌观念相同的位置。
怀疑肿瘤的任何检查或操作时,避免用力地推动、按压、磨擦肿块上的皮肤;避免用力捏挤皮下肿块;不立即切除肿块时,避免对局部肿块进行穿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