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转促”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吉里于孜镇以做好群众工作为切入点,针对以往干部存在“不想干事的多、不会干事的多、不守纪律的多”和“政策了解少、能力提升少、认真负责少”的“三多三少”问题,以学为基础,以转为关键,以促为目的,开展“四学四转三促”专项活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品牌。
以学为基础,推进“五学”。一是学政策提修养。以晨学夜学为契机,通过领学自学,确保每日一学,要求社区和访惠聚干部以及社区党员全面学习,并对学习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微信群共测、面对面互测和随机抽测,促进新政策、新理论、新要求落地生根。二是学技能强本领。社区干部和工作队干部“1+1”捆绑,在电脑操作、文字材料、基层经验等方面“一对一、点对点”互相传经验、学本领,并结合入户大比武,不断干部提高服务本领。三是学“双语”助团结。实行“双语”培训“123”运作模式,即1名领导负责,2名老师教学,3类场所学习。加强干部交流沟通,助推延伸团结。四是学调解化纠纷。采取新老干部“1+1”、“多+1”搭配帮带,互学互传法制道德教育调解、邻里亲朋联合调解、换位思考双向调解等纠纷化解方法,提升干部矛盾化解能力。五是学入户访民情。结合干部“1+1”混搭包片入户,以“八必问”“八必讲”为主线,通过入户交流、电话联系、微信沟通,收集上报民情信息60余条,解决38件实事。
以转为关键,推进“四转”。一是转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梳理找准每名干部“症结”,建立台账,由党委或支部指定合适人选,运用个人约谈和集中约谈等方式,反复教育直至彻底转变干部观念、提高主动担当意识,使思想不到位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变。二是转身份。通过学习交流,转变思想作风,引导社区和工作队干部把工作重点由原先的管理转变到服务,由管理员的角色转变到信息员、宣传员和服务员,大力促进了干群关系的融洽。三是转方式。各社区试行党员、群众积分管理,对年度积分在85分以上的党员、群众实施“三优”即优先优先评先选优,优先评定低保,优先享受惠民政策;年度积分在60分以下,党员限期整改、劝退乃至除名,群众不得参加低保评选和各类优惠政策的享受。四是转职能。各社区率先建立低保动态管理台账、集中宣讲台账和志愿者服务台账,目前,低保动态管理新增8人,清除39户67人,减发64人;受教育群众8500人次,实现了户户有人受教育、家家有个明白人;成立5支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公益爱心活动11场次。
以促为目的,推进“三促”。一是促能力提升。依托“一社一月一场活动”、“民族团结联谊”等各类活动,安排干部轮流组织、主持,将每场活动作为服务群众的“练兵场”,促使干部对政策的解读能力和宣讲能力大福提升,从“不会说、不敢讲”向“我会说、我要讲”转变。二是促服务完善。组建各社区网格微信群72个,邀请每户居民至少有一人参与其中,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并试点打造西一区5000平米集办公、服务、文体、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开办跆拳道馆、康复中心、乒乓球室、六点半学校、儿童之家、美术培训班等多项健康服务活动,吸引辖区近百余人每天参与各类活动。三是促社会和谐。提升推广“3+X”网格化管理和“双联户”机制,通过邻里守望,提高居民参与反恐维意识,促进社会和谐,使党的基层组织处处有堡垒,处处有阵地。